古今占星學中的「七政四余」

古今占星學中的「七政四余」



新浪星座
    
      文/歪脖魚
    
      中國傳統占星學中,如「果老星宗」裡常提到提到「七政四余」這個概念,它到底是什麼呢,和現代西方占星學有什麼聯繫呢?
    
      所謂「七政」就是太陽、月亮、金星、木星、水星、火星、土星。
    
      太陽古稱日,象徵君主,父親,權利等陽性的事物。
    
      月亮古稱太陰,象徵母親、妻子,以及個人的情緒方面。
    
      金星古稱太白或辰星,古時認為金星性剛烈,主躁,好義,與現今的意義有較大不同。
    
      木星古稱歲星,也叫「太歲」,因其大約一年走一個宮位,被認為是最要的行星。
    
      土星古稱鎮星或填星,主厚重誠信,看似無不吉,但現代占星學認為它是第一凶星。
    
      所謂「四余」就是羅候、計都、月孛、紫氣。因這四個都是虛星,認為是五星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之餘氣,故名為「四余」。
    
      羅候其實就是北交點,計都其實就是南交點,它們倆的意義比較重要,而月孛、紫氣幾乎很少提到,基本可以忽略它們的作用。
    
      羅候計都從天文學上看,就是月球與黃道面的北交點與南交點,都是虛點並非實星,然而它們跟日、月蝕卻有密切的關係。
    
      南、北交點的吉凶爭議較大,有的認為北交點吉,南交點凶,也有的認為都凶。現代西方占星學認為北交點是今生應努力發展之方向,南交點是前世所累積之業障。
    
      從本人實際研究所看,南北交點是起強化作用,如果它們和哪個星相合,則大大強化那顆星的影響,以及那顆星所落入的星座和宮位。這點,希望各位佔星朋友好好用心體會。
    
     本作品版權歸新浪網與文章作者共同擁有。如需轉載,請與新浪網聯繫。
    

星座分析
星座百科
星座查詢
免費取名